职业考试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药护理 > 护士资格

护士资格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过敏患者的另类生活:因为过敏,我成了同学口中的“木乃伊”。

2023-02-06 22:58:51护士资格
牛奶、鸡蛋、阳光、植物,你所享受的稀松平常,可能是另一群人的避之不及。轻则会导致打喷嚏、流鼻涕,再严重些,引发哮喘、大面积皮疹,最严重的,甚至会窒息、休克,处理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过敏,越来越不是个小概率事件。 据统计,过去30年间,过敏

牛奶、鸡蛋、阳光、植物,你享受到的稀罕物,可能是其他群体不可避免的东西。

过敏患者的另类生活:因为过敏,我成了同学口中的“木乃伊”。

轻微打喷嚏、流鼻涕更严重,引起哮喘、大范围皮疹,最坏可引起窒息、休克,若处理不及时,危及生命……

过敏不是越来越小概率的事件。

据统计,过去30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至少增加了3倍,全球过敏总患病率达到22%。 过敏已被世卫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三大疾病之一。

但在现实生活中,过敏的人和不过敏的人似乎又分成了另一个平行宇宙。

“太挑剔了”、“矫情了”、“夸张了”……除了身体上的痛苦,很多过敏的人还会遇到不同程度的误解和嘲笑。

2005年6月28日,世卫组织与各国过敏反应机构合作发起了对抗过敏性疾病全球倡议,将每年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在今年世界过敏日到来之际,“后浪研究所”进行了“过敏调查”。

过敏离我们有多近? 它是如何改变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的呢? 得出了意想不到的结论。

相关研究表明,在所有过敏体质中,75%以上的人是后天形成的,而先天性过敏体质只有25%。 也就是说,有些人出生后,长大后也没有过敏症状,但后天的原因可能会导致过敏。

“后浪研究所”的调查显示,94.86%的调查参与者过敏或有过敏症状。 由此可见,过敏是一种非常常见病。 皮肤发痒、咳嗽、流鼻涕、呕吐、腹泻……过敏引起的症状经常困扰着“过敏症患者”,超过四成的参与者表示过敏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主犯”过敏原Top3)尘螨、花粉、海鲜花粉、尘螨、蛋奶酥、青果、酒精、药品甚至紫外线是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 在我们的调查中,困扰过敏患者的过敏原排在前三位的是尘螨、花粉和海鲜。

除此之外,参与者共享自己更特殊的过敏原。 冷空气、运动、青椒凤爪、塑料、金属,甚至异性体液……

近七成的人过敏而没有及时去医院就诊,“久病当好医生”,可能指出了无数患者的心酸痛苦,但从治病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做法。 通常,出现症状后,首选去医院就诊,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调查中,出现过敏症状后立即去医院就诊的只有不到3成的参加者,大部分患者要么根据经验判断,要么根据以往的就诊经历自己给药,要么不经处理就等待症状消失。

也有人共享那个理由。 过敏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就诊时并不一定能完全检测出所有的过敏原,过敏原测试的价格也不便宜,“付钱也解决不了问题”似乎成为了一些人拒绝去医院就诊的理由。

00后过敏策略重视就医,对于年龄越大经验性治疗过敏,年轻人越愿意积极就医。 36%的00后出现过敏症状后,选择就医,所有年龄段排名第一,用药方面也更加执行医嘱。

年龄越大,越相信经验判断,85后中有4成的参与者通过查阅资料自己判断药物,80后的比例也接近4成。

过敏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的痛苦,还有心理上的烦恼。

我们采访了四位过敏患者。 他们中有些人过敏原特殊,威胁生命时必须用肾上腺素抢救,因为过敏,被同学绰号为“木乃伊”; 因为过敏皮损而受到歧视,被拒绝坐地铁,还有人在商场试穿衣服……从与他们的交谈中,我切身感受到了过敏给他们带来的另类人生。

被拒绝进入地铁,不能试穿衣服,过敏给我带来的另类人生@甜甜90后人力资源坐标北京

过敏原:紫外线、辐射、化妆品、金属饰品、情绪波动、蒲公英、车前草、花粉等

在人生的28年里,我已经抵抗过敏将近15年了。

第一次过敏是在十几岁的时候,接下来的十多年,我的过敏越来越严重了。 一开始皮疹,后来出现过敏哮喘,经过过敏原测试,一针一线针刺的心酸苦,一开始几乎让我崩溃。

过敏导致皮肤损伤严重的时候,我会对自己感到吃惊。 那种感觉很可怕,平时有时会出现荨麻疹。 遇到粉尘打喷嚏时,瞬间脸部红肿,鼻内膜长时间溃疡。

过敏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的痛苦,心里也在折磨着我。

从医学上看,似乎没有治疗过敏的有效药物,所以我很长时间都保持着这种状态。 为了治疗戴口罩、长期服药,内心逐渐变得易怒、压抑……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拒绝你,往往你就会崩溃,感觉到世界的不平衡,这种感情会不断地影响你,造成恶性循环。

最初的心理“暴力”受到了周围同学的嘲笑和困惑,但2016年受到了临近毕业时签约的公司的“沉重打击”。

那时,面对“实习毕业”的双重焦虑,我好不容易签下了央企。 他们本来在招聘后台助理的岗位,但是因为过敏皮肤损伤,给我下了通牒,说岗位如果不能按时痊愈,就绝对不能去。

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况。 也许正是这种职场带给员工的体面优越感,让他们有了很高的感受。 那个招聘姐姐斜眼看着站在角落里的我,用自豪的语气说。 “没想到他们学校有这样的人? 我早就知道了,当场面试了”。 这句话伤害很大,侮辱性也极强。

“脸是正义的”这种说法很有道理。 因为过敏给我带来的不公平并没有结束。

最严重的是我的皮肤损伤感染,我在去医院的路上想坐地铁,但被地铁工作人员拦住了,我以为有传染病,没能进去,被安检挡了下来。

我多次强调没有传染病,只是过敏了,一度兴奋得全身发抖,声音沙哑,但对方还是强硬地把我挡在地铁外。 那是我年龄还小,家里经济状况也不好,真的舍不得坐出租车去医院。 幸运的是,之后坐上巴士的时候,停不下来,在人生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温暖。

和我一起坐公交车的阿姨看到我在地铁站遇到了,一边帮我擦眼泪,一边抚摸着我的头安慰我。 “没什么好哭的。 她觉得你得了传染病。 我觉得她们脑子不正常。 让我们北京人丢脸,病了也不是你想要的。 你会感到不满,帮阿姨骂她! " "

经历了一次这样的事情,我的心似乎也受到了锻炼,我越来越能坦然面对一切了。 后来和朋友买东西买衣服,因皮肤损伤被拒试穿时,没有一开始那么不满。

之后,为了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开始积极应对治疗。 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本来就不好,无奈我们女孩子都有爱美之心,我做人力资源,难免要面对很多人,过敏是非常难治的,更不用说它带来的无休止的症状了。

看了几个北京着名三甲医院的主治医生,我基本上回答说:“习惯就好,想知道原因就只能做检查了。 " "

一开始为了治疗过敏引起的皮肤损伤和其他问题,前后花了几万美元,后来在北医一院的皮肤科幸运地遇到了好医生,不到200美元就好了。 之后,如果我遇到和自己症状相似的朋友,我会介绍她们过去找这个医生。

现在,我慢慢学会了接受与过敏对抗一辈子的现实。

你说人生很难吗? 从最初的皮疹开始,到后来我又患上了过敏性哮喘,严重到晚上不能呼吸,现在我又接受了几年的抗癌治疗,好像很难。

但是,有时心情真的很重要。 你一直钻牛角尖,以为世界在对抗你,抛弃了你,最后遭反噬的也是你自己。 积极面对现实有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但毕竟情绪激动也是引起过敏的原因之一,老师也多次向我提及要修炼心性。

甜病期间养的肉,因为毛少,所以还没有开花

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接触大自然,尝试与折磨自己的事情共存,是对像我一样被疾病折磨的人的个人心得。 在这条路上,你一定会遇到很多不公平。 这是人性化的使然,但别停留,走着去,后面的景色真漂亮。

过敏让我去鬼门关几次,希望餐饮、食品商家规范过敏原信息显示@妄95后编辑坐标大连

过敏原:牛奶中的某种蛋白质

20多年来,唯一让我过敏的是牛奶,正确的说是牛奶中的某种蛋白质。

最初知道自己过敏是在报道后,妈妈告诉我的。 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过敏,发现自己只要吃吃、吃含牛奶的食物,简单碰一下,全身就会红肿,严重时喉咙痉挛肿胀,呼吸不畅,窒息。

如果没有画面感,想象一下在爱情公寓里张伟吃龙虾变成香肠嘴喘不过气来、没有声音的状态。 和那个差不多。

所以对我来说,牛奶等奶制品就像定时炸弹,挂在我头上。

图源视觉中国

朋友说要矫正我,“你不吃就不喝嘛。 ”这是我最想吐槽的地方。

这么说来,我得炸了"奸商"。 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食品、街角的餐饮店都没有明确记载食物的致敏原信息。

从小我就意识到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小时候可以放心食用的薯片、方便面、蛋糕、麻辣烫,被商家加了牛奶。 我不知道这能给食物带来什么样的口感提高,但对我这个对牛奶过敏的人来说,简单的饭菜可能不会回去。

我曾多次因误食被送往医院救治。

第一次是高中时代和同学吃了火锅。 我不记得当时点了什么。 自己刚吃了第一口肉,我告诉同学口感不对。 舌尖麻木,舌尖麻木应该是过敏的前兆之一,那是经验不足,沉浸在聚会的乐趣中,没在意。

吃着吃着肚子就痛,明显自己的皮肤红肿,喉咙开始抽搐,眼泪开始打喷嚏和流鼻涕。 同学还很混乱,我已经失去意识了。 后来,我听同学说,我看到所有人都肿得很大,眼睛向上看,还以为是我倒在地上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无论如何,当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因为严重过敏,而使用上电视才看到的“复活神药”肾上腺素。 虽说没有死,但可能是在鬼门外转了一圈。

睁开眼睛的瞬间,我的大脑一片空白,这就是所谓的濒死感,也许是我离死亡最近的瞬间。

火锅的事刚结束不久,我又在街角的书包上翻了个跟头。 裹着小肉包又带我去了医院的急诊室,这次连急救医生和护士都记得了,还半开玩笑地问我是不是上次因为锅过敏被送走的人。 我能说什么? 我也没办法啊。

经过两次鬼门关之旅,在过敏方面我也有经验。 之后,不管吃什么东西,我都会记下心来,一觉得不对劲就马上停下来。 有趣的是,之后上了大学,牛奶过敏不知为何在同系的男性中传播开来。

他们还在照顾我,一开始有人喝牛奶进我的卧室; 后来我一看到牛奶就出疹子,说不敢拿着奶制品靠近我,不知道是谁添的醋。 出去吃饭时,每个人都会有意识地考虑是否有胸部。 每个人都有一种被手掌抱着的感觉,真好。

我觉得我是个心胸很大的人。 我因为过敏去过几次鬼门,但我相信现代医学和医生。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缺点。 所以如果你觉得命运受损了,生命中需要在意的东西也太多了。

回到最初的话,我真的希望饮食和食品品牌能把致敏原信息作为食品生产销售的必须之一。 在普通人眼里,过敏可能是出现红色疹子,打喷嚏和咳嗽,但对我们这些严重的人来说,那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制定相关的行业规则,让我们安心大胆地享受美食,是我最大的愿望。

过敏让我自卑,成了同学口中的“木乃伊”@wuli哈哈95后产品经理坐标北京

过敏原:青椒凤爪、化妆品等

“你像木乃伊啊……”

每当我因为过敏起红疹,这句话在我脑海里回荡,像无头苍蝇一样一次次撞到我的心理防线,我所有的自尊心都来自于那次过敏经历。

初二暑假,我买了几袋青椒凤尾鱼,打算暂时放下作业带来的烦恼,在家吃点心。 吃第一袋的时候什么感觉也没有,第二袋也没有什么不舒服,但是第三袋下了肚子,成了我噩梦的开始。

很明显,脸变热了,随之而来的是无数蚂蚁爬上去一样的发痒。 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顾不上去医院。 接下来的几天,我的脸越来越红,又痛又痒,痒得开始起水泡,爸爸不得不带我去医院。

一开始转了两家医院,开的药没什么效果,最后去了成都二医院皮肤科,检查了过敏原,开始治疗。 除每日口服和擦剂外,还应定期接受红外线治疗。 虚掷道路,花了不少冤枉钱,前后花了一万多元钱治病。

治疗过敏不仅要花很多钱和工夫,更令人窒息的是做完红外线后还需要哈布药。 当时,我整个脸都裹着纱布,可以想象那种画面感,走在路上真的很可怕。

我又是个美丽的女孩。 我不可能忍受这份罪孽。 那会再赶上青春期的吧。 反抗,自尊心被双重夹在中间,每个人都向我投来异样的目光。 就像你总是用尖刀刺我一样。

第一次红外线治疗后,我脸上裹着纱布走在路上。 虽然没有和所有人对视,但是我能感觉到他们眼睛的焦点集中在我身上。

为了不引起更多人的注意,索性我狠心地把自己的长发剪短,买了帽子,把自己的整个脑袋都包起来,让他们看到我,也不知道我是谁。

但是,同学的干预我怎么也做不到。 回到学校的时候,也许是出于好奇心,同学们会跟我开玩笑。 例如:“半夜回家在路上不是被打了吗? ”,更过分的话,“你就像木乃伊啊! ”其他同学随之而来的各种嘲笑。

在脸上抹药的时候,我因为洗不了脸,在夏天的高温中无性地痛苦着,过敏一度和毁容差不多,慢慢地心理上也变得自卑了。

后来,脸部皮肤变得敏感起来,现在晒太阳时皮肤变红,自尊心就会降低。

有时候运气好,想吃点辣椒凤爪,先是下巴起水泡,现在下巴上又有了新疤痕,反复了好几次。

对我来说,过敏带来的痛苦,远没有别人的冷嘲热讽和语言中伤,这让我很痛苦。

也许是上了高中之后抵抗力变好了,过敏的症状不是很严重,但如果轻微过敏,就会吃药戴口罩。 我想遮住脸的痕迹。

那个还不是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 戴着口罩走在任何地方都会被视为替代。 最让人无语的是,因为过敏戴着口罩,被走在学校,甚至不知道他是谁的同一所学校的学生“装傻”。

从一开始过敏到现在,已经12年了,但我还不能坦然面对。

周围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忍不住好奇心,对我指手画脚,问长问短。 听多了就习惯了,但这种习惯里混杂着无可奈何的东西。

wuli哈哈和朋友的聊天记录

每当我现在感觉自己快要过敏出疹子的时候,这句话就会继续在我脑海里回响。 就像现在的网络暴力一样。

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他们不知道你是因为过敏。 他们甚至不知道你是谁。 他们随便动嘴,别人也不肯站在你的角度理解你。 我只是觉得别人在开玩笑,但对和我一样有困难的人造成了无限的伤害。

也许是因为我经常过敏,在朋友圈里出名了,周围的过敏会想着我,和我倒苦水。 我也能理解其中的痛苦,相反我可以更加关心他们。 像我们这样过敏的人,我们的身体已经很痛苦了,不要给我们的心理蒙上阴影。

医生推荐了减肥,但过敏差点成为减肥路上的障碍@Naaas 95后销售坐标沈阳

过敏原:运动、海鲜、动物毛发等

我从小就容易发胖,属于吃什么都很容易吸收的类型,所以体重也一直处于“超重”的状态,1米8的个头,体重240多斤。

那时是中学生。 一天傍晚,我躺在床上玩手机的时候,突然眼前发黑,心脏剧烈地跳动。 家人看我样子不对,赶紧拿出家用血液压力计先检查了我。 看了结果,我整个人都差点晕了。 高压达到了160。

对中学生来说,这个血压事实上很高。 我知道那是基础性疾病在渐渐年轻化,但没想到有一天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幸好医生没有判我死刑,只是给了我简单的建议。 我在减肥。

正因为决定减肥,我才第一次感受到过敏带来的痛苦。

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过敏症状,对过敏的印象也只是咳嗽和打喷嚏,严重一点就会出疹子。 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过敏,而且对运动过敏。 医学上定义为“胆碱能荨麻疹”,其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当时,我们正好要参加中考体育考试,学校每天组织练习1000米跑和跳远等运动。 到时候,我们的体育可以采取特别的方法。 去医院出具不能进行激烈运动的证明,就可以通过及格分数逃避考试。 但是为了减肥,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在家人的鼓励和自己的坚持下,我开始了每天的运动训练。

最初几天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我享受着有一天气温骤降,训练结束后,冷风打在我身上的热汗上。 吹着吹着,脖子突然产生针刺感。 这种针刺感一点一点地发展成奇怪的发痒。 与虫子在身体上爬一样的痒不同,它就像身体里不断地发痒一样,但是这样痒也驱赶不掉。

缓慢的这种针一样的痒感从脖子蔓延到背部,然后蔓延到前胸、四肢体干,最后蔓延到整个脸。 对过敏没有任何经验的我,只知道一直用痒来解决。 放学后边走边扒,回家后照镜子,发现自己已经肿得像头猪,皮肤已经肿得看不到毛孔,脸上和身上布满了指甲抓伤般的浮肿。

一开始我想用冰块麻痹皮肤,没想到针刺感变得严重了。 之后,父亲说:“过敏可能是皮肤里有有毒的血,所以应该加热活血化瘀。”

加热操作的话,症状不会消失,身体反而会浮肿。

去医院的时候,我的头嗡嗡作响,明显感觉到全身在发烧。 皮肤科医生说,我这种“胆碱能荨麻疹”是比较常见的过敏症状。 它主要由运动、热诱发,冬季运动出汗遇到冷空气最容易发病,解决方法也简单。 避免因激烈的运动而出汗,或心情紧张。

但是,这是最大的矛盾。 另一方面,要减肥,运动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运动的话一定会出汗。 另一方面,运动出汗诱发荨麻疹又让我痛苦。 虽然减肥有“七分饱三分练”的说法,但正常的饮食控制和习惯的改变,只能慢慢降低和控制体重,毕竟还是需要多做运动的。

一方面是肥胖引起的心血管病问题,另一方面是过敏所困扰,如果年轻时遭遇双重犯罪,那一瞬间,神也仿佛故意与我为敌。

但是,我偏偏很傲慢,不认输。 有时心里有愤怒和毅力。 医生说我身体不行,但我偏偏不信这个邪。

当时,我在网上查了各种资料,还参观了荨麻疹的公告栏。 添加了很多患者,发现有些人并不是长期发病,过了一段时间就消失了,对抗过敏的决心也很坚定。

一开始只要活动身体,热了就会生病。 那是上万颗小蛀虫尖像针一样,在我前胸的背上撕烂皮肤,想钻进毛孔里搔也搔不出来。 出现症状时暂停运动,立即穿上外套避免接触冷空气或感冒,使症状恶化。 之后,可以慢慢快步、快步跑,最后可以实现短距离等速跑,运动中很少出现荨麻疹,可以减少60多斤。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没有接受常规的过敏治疗。 说到过敏这个病,还是玄学的问题,可能在你不注意的时候突然自己出现,然后就消失了。

但是,这次过敏是诱因。 运动引起的荨麻疹几乎不会再犯,但是对其他物质变得敏感,变成了容易过敏的体质。

以前是可以放心吃的海鲜,现在吃一点就全身出红疹,腹痛腹泻; 以前可以放心地和小猫、小狗玩,但现在躲不开家里的爱猫了; 以前打扫的时候总是排在最前面,现在戴着口罩也要注意。 不知什么时候咳嗽流鼻涕,喉咙发痒。

Naaas家的小猫,虽然很可爱,但总是要保持距离

过敏让我这个大男人成了别人嘴里的“公主病”。

这几年,我听腻了“娇滴滴的小男人”、“黛玉附身”等对我的各种形容,但我的心很大,左耳进右耳出。

我父亲归咎于我诬陷我,我当初一定是不听医生的话,掉了病根。 但是,我总是举有人加强训练恢复的例子来反驳。 果然那句话,我觉得我这一代人,必须有一点不服输的气势。 我不想因为过敏而向别人展示弱点,也不想把过敏作为我的各种借口。

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约有2.5亿人对食物过敏,3亿人患有哮喘,4亿人患有鼻炎,十分之一的人口对药物过敏,过敏被列为世界第六大慢性病。

这四位受访者的故事是无数过敏人群日常经历的一部分缩影,参与过敏调查的100多名用户说出了自己的辛酸。 他们曾经或者曾经被过敏所困扰。 这些烦恼不仅来自病症本身,有时也来自周围人看不见的压力。

在他们的分享中,可以看到太多别人的评价,比如“不理解”、“吵”、“矫正”、“小题大做”。 这些话,就像一根细针,刺进过敏的人的心里,不断深入他们的底部。

一位受访者说:

“我们的痛苦,没有过敏的普通人既不能知道,也不能理解。 我们过着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 就像平行世界一样。 " "

“我知道没有什么能比酒精过敏更让我在酒桌上扫兴了。 我真的不能喝,但是同事没有停止给我斟酒,嘟囔着:“要是能多喝点就好了……”

很多人似乎也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这个复杂的世界,却忘记了“他之蜜糖,吾之砷”。

借用wuli哈哈在采访中强调的话,“我们的身体已经吃尽了苦头,没有必要给我们的心理带来阴影。 " "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需要的并不一定是共鸣,相反,只要能给予对方最大的理解,不特殊对待,不妄加评价就足够了。

(封面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后浪研究所”( ID:youth36kr )、作者:黄鑫、薇薇子、36氪授权发布。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