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药护理 > 护士资格

护士资格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300个学生一月拿63万提成。职业学校“卖人头”的不正之风应该制止。

2023-02-26 14:48:42护士资格
300学生干一月,中间提成63万:职校“卖人头”,歪风要刹住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但一些职校仍向企业或劳务中介机构输出学生工。原本意在提高职业学校学生技能,让职校专业和产业密切接轨的职校实习,在少数地方演变为向流水线工厂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卖

300名学生1月工作,中间提成63万(升入大学是“出卖人头”,歪风邪气必须制止

300个学生一月拿63万提成。职业学校“卖人头”的不正之风应该制止。

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一些大学仍向企业和劳务中介机构输出学生工。 本来,以提高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把大学专业和产业紧密结合为目的的大学实习,发展成了在少数地方为流水线工厂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卖人头”交易。

实习中“卖人头”,在学校挣加薪

云南某职业大学17岁学生实习“过劳死”事件近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据家属介绍,“2019年5年制护理6班学生杨君被学校以实习为名派往企业打工。 在每天12小时的高强度劳动下,生病前不准请假就诊,最后没有及时就医就死了。 ”

中部某省职业技术学校有300多名护理专业学生被分配到多家工厂进行电子元器件的加工、检测。 很多学生被安排上夜班,每天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上班。 虽然学校承诺“每月实习工资2000元起”,但厂内同一类型单位的员工,月薪可达2000元,学生怀疑学校在中间“赚了差价”。 一位同学工作时间太长,精神恍惚,被流水线钻划伤手掌,送医后缝了两根针。

大学学生实习遭遇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寒假让学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夜班,负责电子零件的组装,一天12小时,13天休息一天。 工作了两个月,瘦了20多斤。 ”一位会计专业的高职学生对半月谈记者说,“我在做与会计无关的工作。 不去就没有学分。 我不会让你毕业的”。

每半年记者一次的调查显示,专业对口、强制实习、高强度工作、差价工资等问题让大学生受到质疑。 在知乎平台上,一些高校学生提出“学校要求学生去流水线实习,不想去怎么办”等问题。

升入大学混乱的背后是利益所在。 一位劳动中介负责人表示,廉价学生的劳动价格已经成为某高校、劳务公司赚取“首付”的摇钱树。 在工厂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向劳务公司估算25元每人一小时的费用,劳务人员找到学校相关人员,向学校支付22元每人一小时的费用,学校支付学生15元的工价,差额按7元提成。 如果学校组织300人,一个人工作一个月,每天工作10个小时,学校可以提高63万元。

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认为,利益驱动实习不仅伤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而且扭曲了正常的人才培养机制。 必须破除大学当承包商、把学生“推销”到工厂的歪风。

实习似乎是屈光监管的漏洞

2016年发表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去年底,教育部等部委修订了这一规定,全面加强了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但一些职业学校的顶岗实习似乎依然扑朔迷离。

——学校、劳务公司、实习公司串通一气,逃避监管。

根据规定,学生参加实习前,必须签订三方实习协议,课文“由当事人各执一份”。 但据一些学生反映,有些学校没有签订合同,或者通过三方协议欺骗学生进厂后,让学生和劳务公司签订真正的劳务输出合同,一些合同内容不一,自相矛盾。 合同签字后,学校要求学生出示合同、身份证,工作中不得携带手机。 学生很难保存证据,失去了“逃脱”的条件。

——“不实习就不能毕业”,学生维权意识薄弱,顾虑较多。

一些学生表示,他们一般抵制这个流水线实习,但认为学校的安排符合政策规定。 特别是学校被威胁“不实习就不能毕业”,很多学生只好接受。 实习结束后,为了确保学生能顺利毕业,事后不敢报警。

——投诉渠道不畅通,监管不到位。

部分学生坦言,虽然想联合举报,但找不到反映途径。 有些举报往往由于对超时实习等重要事实缺乏核心证据而最终不了了之。

——利益输送隐蔽,难以异地调查。

为避免监管,学校与劳务中介、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输送多以签订隐蔽合同的方式进行,有关部门调查时各方不承认利益往来,利益输送行为难以认定。 同时,大学实习大多是校企分成两个地方,横跨教育、人社两个部门,调研难以形成合力。

——违法成本低,问责制度不足。

规定中对违规学校、实习单位的责任不明确。 由于法律责任不足,法定义务和禁止规定形式化,实施效果大幅下降。

探索工作地点黑名单制度

李斌认为,应加强对大学实习全过程的监管。 如实习前,向高校提交实习方案,落实考核制度,向学生、家长发放知情同意通知书、制度规范,要求其明确告知投诉举报方式。 实习过程中,随时对涉案企业、实习学生进行调查核实,开展巡视、巡查。 实习后,备案三方协商和工资支付情况,为抽检做准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要清除大学实习混乱的利益链条,必须满足学生家长的知情权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对实习岗位,学生可以根据专科学校、实习目标、就业趋势自主选择,签订实习合同。

实习混乱最终,大学的管理似乎出了问题。 专家建议,要严格执纪问责,考虑到实习混乱与违法违规情节轻重相似,对学校和有关责任人员给予相应处分和处罚,以涉嫌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直至取消办学资格。 同时,要探索建立高校黑名单制度,将违反实习行为的高校列入黑名单,并每年在招生时对外公示。

李斌表示,目前很多学校选择出国实习,但实习管理涉及教育、人力资源多个部门,需要整合区域、部门监管力度。

半月谈记者:谢樱

来源: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